中外合作办学2025年报考指南

新闻动态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正文

关于我们

德国历史人物之腓特烈大王——南湖书院名誉院长精品课第十期

历,指经历过的事情;史,指记述往昔的文本。那么历史的意义何在?以史为鉴,明事理,知得失,书写未来的历史。5月26日16:00,在鱼城书院空格影音室,南湖书院名誉院长李大雪教授为大家带来新一期的精品课,本期为同学们介绍的是腓特烈大王。

李教授本次从腓特烈大王的生平,腓特烈大王的卓越功勋、后世影响和评价三方面全面介绍这位著名的大帝。腓特烈大王又称弗里德里希二世,弗里德里希大帝,腓特烈大帝。李教授提到,欧洲与东方不同,东方后辈不能与长辈同名,而欧洲后辈可以继承长辈的名字。

首先,李教授给同学们介绍了腓特烈大王的生平。腓特烈大帝于1712年出生在Berliner Stadtschloss,腓特烈在年幼时受到来自法国家庭教师的教育,所学皆是与文学、哲学、政治学有关的法语图书,他18岁前特别向往文学。他想要脱离父亲的控制,约定与朋友一起出逃但不幸被抓住,亲眼见证朋友被斩杀。经过此事才开始研究学习军事、政治。腓特烈开明专制,他第一位提出“我是国家的第一奴仆”,全心全意为国家服务。

接着,李教授提到了腓特烈大王卓越的功勋,从政治、军事、司法改革、文化教育及民生五个方面为同学们介绍。在政治上,他将普鲁士提升为欧洲强国,领土大为扩张,将国土连为一片。军事上,他发动了五次规模大的战争,其中三次为西里西亚战争,并自己写书以讲解自己对战争的看法。无论是“瓜分波兰”,“土豆战争”还是《政治遗嘱》都属于他在军事上作出的贡献。李教授举钓鱼城为例,类比欧洲发生战争,使同学们更能理解这段历史。腓特烈大王与其他欧洲国家作战不同,他每次战争都御驾亲征,亲自指挥。

李教授提到了腓特烈在司法改革上的成就,他对司法进行了改革,设立了审理程序,他对司法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试,这一项改革影响后世颇深。腓特烈大王还将分散的法律体系编写为一部法典《普鲁士普通邦法》。在严密的体系下,有一桩“磨坊主状告国王案”,讲述的是从国王专制转变到人民获得了平等的权利的事。磨坊主竟胜诉,国王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这也体现了腓特烈大王美好的品质。在文化教育上,腓特烈大王自我艺术修养高并且大力支持文学艺术的发展。在民生上,腓特烈大王下令栽种土豆,解决了国民的温饱问题,提高了了民众的声望。普鲁士原本比较荒凉,不太适合居住,大片的森林沼泽。腓特烈大王下令排干沼泽,安置了移民。

腓特烈大王对后世的影响可想而知,李教授称“腓特烈大王丰功伟业无人能比,德国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实现了统一与富强”。李教授又告诉同学们,国内外对腓特烈大王的评论褒贬不一,正面来说,德国普通民众对他的评论都是积极的,在希特勒心中,腓特烈大王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而在国际社会中,腓特烈大王的“军人”一面并不是这么美好,他的军国主义引起后世的国家战争。腓特烈在处理国事的时候都只以理性思维来考虑,他思考的是如何壮大军事实力,正是因为绝对的理性让他与其他王室疏远。

最后,李教授展示了一幅“学史要诀”的思维导图,总结为四字——线、点、面、启。从“线”来看,要理清历史脉络,“点”即弄准基本史实;“面”为拓展历史深度,做到以史为鉴是最后的“启”。同学们跟随李教授的步伐追怀千余年的沉浮千变,去了解历史,充盈自己的内心,迎接美好未来。在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的育人理念和中德学院国际化办学的平台上,对德印象逐渐具体化,对同学们的出国热情和留学信心有显著提升!

图冉超凡 文冉玮玮赵雨萱

指导老师:肖瑶

中德应用技术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