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团队建设、提升教师能力素养,《德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团队于12月20日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召开教学分享交流会议。会议主题为分享研讨习得的新知识、新内容、新技能,为团队建设添砖加瓦。会议由团队带头人曹雪姣老师主持,团队成员全员参与并进行发言。
会议之初,曹雪姣老师首先向各位团队教师汇报了本学期团队建设的成果,对于团队成员在建设课程思政、参与教学竞赛、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努力付出表示感谢。之后,曹老师传达了学校对教学团队在教学竞赛、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期许和要求,鼓励团队教师争当人先,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参与各项活动。

会议第二项议程为分享交流。上一周周末,第四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年会暨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会议围绕“学习贯彻二十大,推动外语学科新发展”的主题,共设7场主旨发言,6个分论坛。近百所知名院校的200余名外语学科专家相聚云端,共同探讨新时代外语学科的新发展议题。教学团队组织专人进行了观看学习并于本次会议进行分享交流。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不断提升教师的能力素养。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用于对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训及评价。张亮老师和曹雪姣老师都针对数字赋能教育进行了分享。张亮老师在学习上外《技术赋能外语教学过程的解析与重构》之后,介绍了如何用技术赋能外语教育:从外语教育数智化发展之路的背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球现状到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师的困境以及作为教学团队如何基于智能系统和创新技术开展语言教育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展示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具体教学案例。曹雪姣老师则基于华东师大祝智庭教授的主旨报告,分享了AI赋能教育的相关内容。主要与团队成员探讨了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外语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以Chat Bots和AIGC为案例介绍了AI赋能教育的具体举措。团队成员就如何借鉴英语人工智能发展成果开展德语智能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汤术丽老师从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陈壮鹰教授等在以“高质量发展的外语教育发展变革”为题所做的主旨报告出发,分享了当下外语发展的困境及各高校的解决措施,并讲述了自己从中所获得的关于学院德语发展及教师个人发展的启示。李晓锋老师在学习复旦大学《外语学科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之后,介绍了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外语学科课程建设,并展示了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的具体案例。分享结束后李老师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阐述了自身观点。
经过此次研讨,团队一方面进行了数字素养相关理论培训和外语教育变革措施案例分享,另一方面明确了团队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团队将利用寒期进行在线课程迭代更新。基于课程建设,团队将继续探索技术支持之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图:曹雪姣文:曹雪姣、张亮、汤术丽、李晓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