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2025年报考指南

新闻动态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正文

关于我们

【亚洲最大的德国留学基地】分享交流拓思路,携手并进促发展 ——德国工程学院“一流教学建设与改革”主题年系列分享活动

为分享外出培训经验,提升教师能力素养,推动学院一流教学建设与改革。6月1日下午,德国工程学院机械双语教学教研室在南湖书院党团活动室举行了培训分享会。谭劲秋、毛灿、秦艳、刘聪、吕巍等几位老师分别做了不同主题的内容分享。

基于“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研修班”的学习,谭劲秋老师结合我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这一主题,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跨文化教学设计和跨文化教学测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并就《中德跨文化交流》这门校级精品课程的线下维护和线上资源的开发等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部署和推进。

毛灿老师根据其参加的“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和“数字化能力提升”的培训,就跨文化和微课制作技巧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分享,毛老师从“四三二一”理论框架出发,讲解了中国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一体化的模型“IMCSICD”,强调跨文化能力与外语能力同步发展,这一模型对于课堂教学,课程思政,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随后,毛老师还分享了AI技术在微课制作中的软件和技巧,为大家带来了实用的课件模板,帮助老师们进一步提升现代化课堂教学水平。

吕巍老师就“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的内容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吕老师提到,在谭老师分享的跨文化课程设计中,有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定的板块,跨文化能力大赛与这部分内容有密切的关联,同时贴合跨文化课程目标,且有助于学生对跨文化的深度思考。吕老师建议,以后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此类比赛,提升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秦艳老师基于全国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及教育教学创新培训班(第四期)线上研修班的学习,首先分享了试点建设高校虚拟教研室的两大意义、三大原则、四大任务,以及虚拟教研室的五大特征。接着就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可行性及特色以及建设内容做了重点分享,强调了如何通过虚拟教研室实现同行教师资源共建共享,从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最终目标。

通过在全国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及教育教学创新培训班(第四期)的学习,刘聪老师深切的感受到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虚拟教研室建设的重要性。她谈到,培训让她对虚拟教研室建设的要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教师应积极投入到数字化战略行动中,进一步加强对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探索。随后刘老师就虚拟教研室“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分享。

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并分享心得是我院培养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教师能力素养的重要举措之一。外出学习是收获,回校分享是升华。此次培训活动,充分发挥了“走出去,带进来”的作用,不仅外出学习的老师收获颇丰,而且通过二次培训让其他老师也从中接触新的教育理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在今后的工作中,教研室老师们将继续携手共进,深度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助力学校国际化发展需求。

图文:秦艳

德国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