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校为你们提供一个平台,从此打开一个全新的人生,所以才有了我们学校的一系列不同的设计。
——选自彭鸿斌博士《梦想与实践》
责任与爱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致段舜涛父亲的回信
德国工程学院专注中德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为每名学生建立“家校微信联系群”,注重家校共育,致力于培养具备励志精神、广泛阅读习惯、完满人格、通识素养和商科能力的国际化人才。通过导师团(项目导师+家长导师+校友导师+班级导师+企业导师)的个性化指导,支持学生在学术、心理、生活技能等方面全方位发展,在未来赴德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应对文化冲击、心理挑战和独立生活的压力,确保学生在异国他乡能够迅速适应并脱颖而出。


致段舜涛父亲的回信
尊敬的段舜涛家长:
您好!衷心感谢您对德语教学工作的信任与支持。得知孩子在德语学习中取得显著进步,我们由衷为他感到骄傲。这份成果离不开家校的紧密配合与孩子的自身努力,您的肯定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作为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是我们的责任。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专业素养优化教学方法,针对孩子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课堂中会强化语言实践环节,通过情景模拟、文化互动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课后也将持续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反馈学习动态,共同巩固学习成果。
语言学习犹如播种,需要耐心与坚持。我们深信,在师生与家长的共同呵护下,段舜涛同学定能在德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领略更多语言文化的魅力。再次感谢您的信任,愿我们携手为孩子的成长点亮更多可能!
德语老师:张亮
尊敬的段舜涛家长:
您好!
来信已认真拜读,字里行间流淌的真挚谢意令我们深受感动。作为学校辅导员,我们始终坚信,学生的成长是家校协同、师生共育的成果,您的认可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这份使命的价值。
段舜涛同学在德语学习中的蜕变令人欣喜,而更令我们欣慰的是,他在语言能力提升的同时,也逐渐在融入大学生活。作为辅导员,我们深知,语言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理韧性与社交能力的培养。在德语张亮老师等学科教师的专业引导下,我们通过定期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心理状态,结合个性化的沟通与鼓励,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障碍、建立积极心态。舜涛同学获得了2024年“外文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比赛(国家级)一等奖,第二届职业生涯规划比赛(院级)优秀奖,跨文化微视频大赛(校级)二等奖。
您提到的家校紧密沟通,正是我们工作的核心环节。孩子的每一分进步,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始终注重与家长分享学生的成长细节,无论是学习中的点滴突破,还是社交活动的参与热情,都希望通过家校合力,为学生营造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段舜涛同学的成长,通过课程引导、朋辈支持等方式,助力他在语言学习与社会适应中走得更稳、更远。
再次感谢您的信任与支持。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我们愿与家庭携手同行,以专业与热忱为学生的成长护航。祝愿段舜涛同学保持探索的热情,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绽放更多精彩!
辅导员:秦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