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德国工程学院在第六教学楼“悦读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导师活动。本次活动由吴佼怡、卢爱琳、杨瑷维和唐经纬四位项目导师精心策划组织,吸引了众多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以“英语学习资源分享”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让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聚焦“输入”与“输出”:学习方法的双重探索
活动伊始,导师们以“input makes output”(输入决定输出)为核心理念,向同学们强调了语言学习中积累与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展示丰富的学习资源,导师们详细介绍了如何高效“输入”知识,并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输出”,将所学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在“输入”环节,导师们推荐了多套经典英语学习书籍,如ENGLISH FOR EVERYONE,《DK英语10000词》和ILLUSTRATED ENGLISH DICTIONARY,并指出这些资源能够系统化地提升词汇量和语法能力。此外,导师还分享了通过影视作品,如《老友记》、《权利的游戏》、《神探夏洛克》)和播客,如BBC Learning English系列,进行沉浸式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水平。
多元化“输出”渠道:从课堂到AI工具
针对“输出”环节,导师们介绍了多种实践途径。线上语言学习平台“italki”和人工智能工具“Chat GPT”“Call Annie”成为讨论热点。学生们可以通过与真人外教对话或AI互动,实时锻炼口语和写作能力。导师特别提到:“输出不仅是课堂上的练习,更是日常生活中的灵活运用,比如用英语记录想法、参与双语交流社区等。”

活动现场,导师们还通过分组讨论和案例分享,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同学们积极提问,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气氛热烈。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学习英语不仅限于课本,还有这么多有趣的资源和工具可以尝试!”
寓教于乐:让学习不再枯燥
活动最后,导师们总结了“多渠道输入+主动输出”的学习模式,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选择适合的方式。无论是通过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获取碎片化知识,还是参与系统化的在线课程,关键在于保持学习的持续性和趣味性。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用的学习指导,也展现了德国工程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未来,学院将继续推出更多类似活动,助力学生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轻松。
图文:卢爱琳
德国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