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德语的思辨精神与运动会的蓬勃朝气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4月16日下午,由德国工程学院主办的第59期德语角活动在中德创意工坊活力开场。外教Julio与来自德国工程学院、远景学院的师生以“当德语角遇上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跨文化讨论与趣味运动挑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语言实践与文化探索。

跨文化对话:解码中德健康哲学
活动在充满活力的健康话题讨论中拉开帷幕。同学们运用课堂所学的运动主题德语词汇,生动分享个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adfahren zur Uni(骑行上学)”、“Wandern in den Bergen(山地徒步)”、“Ich laufe dreimal pro Woche um den See(我每周绕湖跑步三次)”、“Schwimmen hilft mir, Stress abzubauen(游泳帮助我释放压力)”,同学们用贴近生活的表达分享健康实践,在中德文化碰撞中激活语言学习的真实生命力。

外教Julio则从德国社会结构切入,解析全民健身的“俱乐部文化”:“在德国,90%的青少年至少加入一个体育俱乐部,这不仅是运动场所,更是社交与团队精神培养的摇篮。”他特别以亲身经历讲述德国足球文化如何塑造国民性格,并揭秘了一项鲜为人知的“德国创造”——现代手球运动。“1920年,柏林体育教师发明了11人制手球,这项强调策略与协作的运动后来风靡欧洲,成为德国体育精神的象征。”台下学生边听边记录关键词,不时发出惊叹。

创意运动挑战:用肢体解锁德语密码
理论碰撞后,活动进入高潮环节——四重沉浸式“语言运动会”。参与者通过肢体表达、团队协作与即兴反应,在运动中激活德语技能。
1. 你画我猜:跨越语言的“行为艺术”
首轮挑战中,参与者需抽取写有德语动词的卡片(如“Basketball篮球”“schwimmen游泳”),他们通过夸张的肢体表演让队友猜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Feldhockey曲棍球”的表达,同学们的表现引得外教Julio大笑称赞:“这是最生动的动词变位教学!”

2. 平衡书“单词竞走”:脑力与定力的双重考验
学生头顶德语书完成竞走,书本掉落需返回起点——这场看似简单的挑战暗藏玄机。抵达终点者还需用德语回答健康知识问答,同学们在摇晃中坚持走到终点,笑道:“原来‘Gleichgewicht(平衡)’不仅是物理概念,更是学习德语的心态!”

3. 双人瑜伽:在呼吸间记忆身体词汇


“Bein腿伸直!Atem呼吸保持节奏!”在舒缓音乐中,搭档们参照图片完成双人瑜伽动作,并需准确说出接触的身体部位名称。一组女生因将“Ellbogen(肘部)”误说为“Knie(膝盖)”导致动作失衡,却引发全场善意的欢笑,外教则进行了现场教学。
4. 乒乓球“词汇接龙”:速度与词汇量的终极对决
压轴环节中,两支队伍展开德语运动词汇接龙比拼。乒乓球每成功往返一次,击球方必须喊出新词汇(如“Fußball→Basketball→Turnen…”)。随着回合加速,词汇从常见运动延伸到“Klettern攀岩”“Fechten击剑”等专业术语,最终以红队以连续接龙23个词汇创造新纪录。

寓教于乐:让文化在汗水中生根
活动在掌声与汗水中落幕,参与者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手球起源于德国,”学生倪伟耀展示着笔记,“更惊喜的是,运动中的德语词汇记忆效率比课堂高得多!”学生朱志刚表示,这种“语言+专业+文化”的立体化实践,正是中德合作办学特色的生动体现。未来,德语角将持续探索“语言+X”跨界模式,让文化理解突破课堂边界,在实践中落地生花。
图文:邱晨、秦艳
德国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