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2025年报考指南

新闻动态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正文

关于我们

【亚洲最大的德国留学基地】德国工程学院管理团队赴沪鲁调研,共探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近日,德国工程学院管理团队先后赴上海、济南参与两场高规格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通过学术交流与实地调研,深入探索教育强国背景下国际化办学的新模式与新路径,为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海站:聚焦转型发展,共话国际合作新趋势

4月27日至30日,由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强国背景下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转型发展研究会”在上海召开。我院教学副院长谭劲秋参会,与全国百余位教育专家共同探讨高等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管理机制等方面的转型策略。

会议期间,主办方组织参与人员学习了长三角地区高校在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等领域的先进案例,并通过分论坛交流分享了国际课程体系建设、跨文化师资培养等实践经验。谭劲秋副院长表示:“此次调研为学院优化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尤其是国际化教育如何与本土化需求结合,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济南站:共谋创新可持续,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5月8日至10日,第五届“中外合作办学30人谈——泉城会议”在济南举行。德国工程学院院长侯宇晶、机械双语教学教研室主任刘聪代表学院出席此次盛会。会议以“服务、融合、创新、可持续”为主题,吸引了全国400余位教育界代表参与。

团队全程聆听主旨报告及“校长说”“智库专家说”等单元内容,重点关注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等议题。分享的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高校开展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指导。会议期间,团队与多省市专家就政策支持、质量评估等展开交流,为学院后续申报高层次合作项目积累经验。侯宇晶院长指出:“通过横向对比各校实践案例,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本土化+国际化’双轮驱动的重要性。”

以学促行,擘画国际化办学新蓝图

两次调研之行,德国工程学院管理团队不仅与全国顶尖专家共商办学大计,更通过横向对比与经验借鉴,明确了学院未来的发力方向:一是深化“人工智能+工程教育”融合,推动课程体系数字化升级;二是加强区域智库合作,打造中德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三是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对标国际标准优化评估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已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德国工程学院将立足自身特色,在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模式和学院“四维”人才培养体系指导下,持续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移通方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德国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