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德国工程学院于5月14日在6304教室举行了主题为“研磨课堂锤炼教学技艺,互评互鉴筑牢成长基石”的磨课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谢诗、汤术丽、汤恬三位教师进行课堂展示,淬炼商学院曾璐院长、德国工程学院谭劲秋副院长出席活动,全院教师参与观摩研讨。
谢诗老师:职业探索之旅,寓教于乐中启迪未来
谢诗老师以“职业”为主题,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德语课。课堂伊始,“职业猜猜猜”游戏迅速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们通过德语描述和向老师提问,猜测“Lehrer(教师)”“Arzt(医生)”等职业名称,在活跃气氛的同时复习了基础词汇。随后的“职业词汇消消乐”环节分为两个层次:传统职业如“Koch(厨师)”和新兴职业如“Influencer(网红)”,通过趣味配对帮助学生拓展词汇。在此基础上,谢老师引导学生探讨职业特点与社会价值,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的多样性。课堂的重点环节是“Mein Traumberuf(我的梦想职业)”主题写作,学生们用德语描述自己的梦想职业并进行分享。整堂课融合游戏、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通过渐进式学习,学生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还对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汤术丽老师:以学生为中心,互动中提升思维能力
汤术丽老师以“Wohin geht Oma(奶奶去哪儿)”为主题,设计了一堂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语课。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生生互动热烈。汤老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德语探讨问题、表达观点及说明论据。学生们在互动中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课堂氛围活跃。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整堂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汤恬老师:旅行计划分享,实践中学以致用
汤恬老师以“我的旅行计划”为主题,设计了一堂实用性强的德语课。课堂上,汤老师提出五个问题:“在哪里旅行”“参观哪些景点”“计划在什么时候出行”“借助何种交通工具”“在哪里住宿”,引导学生逐一思考和记录。期间,汤老师通过板书帮助学生巩固单词和熟悉句型。最后,学生们依次上台,口头展示自己的旅行计划。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学生们在分享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课堂效果显著。
教师互评共研,多维视角促提升
观摩结束后,教师们围绕三位老师的课堂设计展开热烈讨论。淬炼商学院曾璐院长对教师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谢老师设计的以消消乐的形式来进行中德单词配对的游戏,让人耳目一新。同时,曾院长也建议教师们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跨学科融合,引入更多与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德国工程学院谭劲秋副院长对本次磨课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她表示,磨课活动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学院将继续支持此类活动的开展,鼓励教师们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谭院长也强调,教师们要将教学改革的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磨课活动是德国工程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此次活动,教师们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学院将继续以“研磨课堂”为抓手,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助力学校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
图文:汤术丽
德国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