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坚守学术诚信,铸就学术辉煌”的教育理念,持续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增强教学设计意识与课堂实效性,德国工程学院欧标德语教研室于近日成功举办“学术道德规范研讨会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全体教研室教师积极参与,现场研讨氛围热烈,交流内容丰富。
研讨会围绕“学术伦理与规范实践”主题展开,内容涵盖学术不端行为界定、论文引用规范、跨文化学术伦理差异等核心议题。毛灿老师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深度剖析了数据造假、剽窃抄袭等行为的危害,强调“学术道德是科研生命的底线”;张亮老师则从外语学科特性出发,指出“德语学术写作中文献引用的常见误区”;杨云秋老师分围绕其参加由北京华思培教育科技院主办的“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备赛指导暨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专题培训会”中的所学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作了题为《以赛促教:课程设计与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的专题报告。
杨老师分享内容重点聚焦两个方面:课程设计的科学路径与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策略。在课程设计方面,杨老师介绍了从课程信息梳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到教学环节设计的完整流程,强调教学目的需在知识、能力与素质层面全方位渗透。她还特别指出,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时应坚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链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杨老师分享了在实际课堂中如何结合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教学组织,强调教学活动的科学性、灵活性与前沿性。同时,她还介绍了课程思政如何自然融入教学全过程,并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价值共鸣。
分享结束后,与会教师围绕相关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老师们纷纷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课程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及教学反思的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计媛老师表示:“杨老师的分享让我意识到,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备课的第一步,更是教学成效的核心保障。尤其是在课程目标设定方面,需要更加明确学生应达到的知识点和能力层级。”
宋真老师则提出:“我对BOPPPS教学模式的导入环节非常感兴趣。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决定了他们接下来能否真正参与进来。我打算在下一轮教学中尝试设定一些更具冲击力的问题作为课堂开场。”
本次研讨会是我院“学术道德建设月”系列活动之一,通过专题分享与学术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有效推动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强了我院教师对课程设计与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未来,教研室将定期开展“学术道德规范研讨会”,从源头筑牢学术诚信防线,为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学术品格的高素质德语人才提供坚实保障。同时继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助力教师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图文:杨云秋
德国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