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与共同进步,德国工程学院于5月28日在6304教室顺利开展磨课活动,来自电气双语教学教研室和欧标德语教研室的三位教师进行了课程展示,德国工程学院全体教师观摩学习。现场教学研讨氛围浓厚,成果显著。
首先进行分享的是来自电气双语建学教研室的李祺玥老师。李老师针对卡诺图化简进行了详细地讲解,从构建卡诺图到一步步的化简过程,梳理得非常清晰,并且通过例题带领学生熟悉每个步骤,强调容易出错的点,降低学生后续的出错率,最后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李老师在教学深度上把握精准,既讲解基础概念和原理,也会通过习题深入剖析重点与难点,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极高的教学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言表达简洁明了,重点内容会重复强调,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节奏。

接着由来自欧标德语教研室的荣婧老师从复习德语的同级比较入手,巧妙地利用了三张明星照片作为教学素材,瞬间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大家纷纷开始用德语讨论照片中明星,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荣老师顺势引导学生用德语准确描述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自然地引出了同级比较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旧知识。随后,荣老师播放了一段有趣的德语视频。利用视频激发了他们的思考。视频结束后,荣老师提出了几个与视频内容相关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进而自然地引入了当天的教学内容——形容词的比较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荣婧老师精心设计了两个配对小游戏。通过大屏幕互动的方式,学生们积极参与,在游戏中不断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语法学习的枯燥性,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最后的在练习造句环节,荣老师更是独具匠心,融入了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她给出的造句题目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科技成就以及体育夺冠事件等,让学生们在运用德语造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外语知识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滋养。

在语言学习的课堂上,如何让知识鲜活起来?王琥老师给出了别出心裁的答案。他以颜色为独特切入点将 RGB(红绿蓝)色彩模式与德语数字、颜色词汇相结合,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新颖的学习方式中深化记忆;借助 AI 成图功能,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描述生成对应图片,在实践中锻炼语言理解与应用能力。当课堂回到单元主题 “分享与交换”,王琥老师顺势引导学生理解物主冠词的用法及在第一格、第四格变化的特点,将色彩学习过渡到语法知识的掌握,实现知识的自然衔接。课程最后,他引入德国红点设计奖的介绍,让学生深刻领悟 “艺工结合” 的重要性。学生们通过 AI 成像结合德语表达,介绍自己设想的发明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与艺术的融合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化作具体的思维与表达,印刻在学生们的生涯规划和未来发展蓝图之中。

磨课结束后,三位老师和其他老师也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交流。计媛老师感慨道:“听了三位老师的课,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设计的巧妙性对于课堂效果的重要性。他们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杨洪老师则表示:“这次磨课活动让我看到了优秀教师的风采,他们在课堂上的对知识点的巧妙设计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我深受启发。同时,通过与同事们的交流讨论,我也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次磨课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切磋的宝贵平台,更有效更新了大家的教学理念与方法。通过深度参与,教师们得以深刻反思自身教学实践,汲取同仁经验精华,从而持续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图文:荣婧
德国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