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4日下午,德国工程学院机械双语教学教研室在德工会议室举办了外出参会和培训教师转训会议。教研室主任刘聪老师主持会议,曹雪姣、秦艳、贾云童、杨洪、谢诗、刘聪六位教师基于假期和学期内参加的各类会议或培训内容,分别进行了报告分享。
曹雪姣老师基于4月份参加《新经典德语》教学实践与德语专业课程思政研讨会的学习心得,介绍了《新经典德语》教材第三册的编写理念,详细介绍了编写团队提出的五要素整合的外语活动观、基于场景设置的情境教学法和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文化学习三个方面的内容。
秦艳老师结合参加的“DeepSeek教研专场——AI全流程赋能教改课题”工作坊的收获,向教研室老师们分享了AI技术如何助力教改课题的全流程优化。她重点介绍了DeepSeek在课题选题、申报书撰写、立项论证、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中的应用,并演示了智能工具如何高效辅助文献综述、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此外,秦老师还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如何利用AI优化教研论文结构、提升学术表达,为教研室老师提供了实用性强、可操作性高的教改研究新思路。此次分享为学院教师探索智能技术与教研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贾云童老师详细介绍了新范式下如何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沉浸式外语学习环境,以及运用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实践经验。通过此次转训,为教研室教师带来新思路,助力提升机械双语教学质量,推动教学迈向新高度。
杨洪老师从理论建构到实践应用,全方位介绍了智慧课程与传统课程的范式差异与智慧课程申报的策略要点。其分享的核心内容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的落地应用,特别演示了AI工具如何赋能知识图谱的智能生成与教学案例库的精准建设。本次分享既为教师开展智能化教学提供了实践路径,也为学院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注入了新动能。
谢诗老师在会上分享了AI辅助课题申报的创新方法。通过AI技术,研究者可高效完成选题灵感挖掘、标题撰写、研究背景分析及内容框架搭建等工作。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AI工具生成符合省级课题项目要求的课题题目,并强调了AI在提升申报效率和质量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方法为老师们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助力科研项目申报更加精准高效。
刘聪老师参加了2025高校教师数字素养与数字教材建设创新工作坊,此次研修聚焦“数智时代教材智能化转型”,刘老师深度学习了专家们的前沿实践成果,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分享:智能教材开发——AI辅助编写、书网融合教材设计、知识图谱构建方法;智慧教学闭环——教育数字人导学、智能体分级训练(如口语实时润色);教师角色升级——从资源建设转向“师-生-机-环”四元交互的课程生态设计者。刘老师表示,此次研修收获颇丰,将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运用到本次所学,积极探寻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新优势与新路径。
在转训会议过程中,老师们聚精会神学习,并不断参与到技能演示和教学讨论当中。与会教师普遍反映,本次转训内容详实、针对性强,既拓展了专业视野,又掌握了实用的教学方法。大家一致表示,将把培训收获转化为教学实践,并期待通过教研活动、教学观摩等形式,进一步深化交流研讨,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培训并返校转训是德国工程学院"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活动的重要举措。这一机制不仅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渠道,更构建起学院知识传承与教学创新的良性循环体系。通过"培训-转训"的双向赋能模式,既提升了参训教师的专业素养,又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内部转化。学院将持续完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深化培训成果的辐射效应,促进教学经验的有效沉淀与共享,为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注入持久动力。
图文:谢诗
德国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