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育人体系,深化项目导师制建设,助推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日,德国工程学院在秋意盎然的校园中隆重举行新项目导师聘任仪式。学院副院长谭劲秋出席仪式并讲话,为新聘任的项目导师颁发聘书,并围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导师文件精神进行详细解读,为新导师们指明方向、明确职责、凝聚共识。


仪式伊始,谭院长代表学院向新加入的24位项目导师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他们积极投身中外合作办学事业表示充分肯定。她指出,项目导师制是德国工程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全过程育人体系建设的关键举措。通过构建“师生学习生活共同体”,导师不仅是学生学业发展的指导者,更是生涯规划的引路人和跨文化成长的同行者。
结合学校印发的项目导师文件,谭院长从导师的职责定位、工作内容、互动机制、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她强调,导师应在学业辅导、语言提升、留学指导和心理关怀等多个维度发挥作用,真正做到“知学生所需、解学生所惑、助学生所成”。她特别提醒,全体导师要认真落实“一周一谈心、一月一活动”的交流机制,加强成长档案记录,注重指导过程的深度与温度,让导师制在实效中焕发育人活力。
“导师聘书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谭院长寄语新任导师,希望大家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将制度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创新开展“一对一指导”“小组研讨”“家校协同”等多样化活动,切实帮助学生实现从入学到出国、从学习到成长的顺利衔接与全面提升。
在随后的聘书颁发环节,谭院长为杨光悦、钱宇、许苹爱等新导师代表颁发聘书,并郑重移交学生成长档案袋,象征着责任的传递与希望的开启。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导师们纷纷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育人工作,努力成为学生信赖的学业顾问与人生伙伴。
本次导师聘任仪式的圆满举行,标志着德国工程学院在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导师制建设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学院将继续完善导师管理与支持体系,强化过程指导与成果评价,不断丰富导师制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持续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成长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图文:杨云秋
德国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