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翰墨飘香,暖意融融。一方方铺展的宣纸、一锭锭研磨的墨块、一支支悬挂的毛笔,为这场以“一笔一世界:外教零距离感受中国书法魅力”为主题的中外文化交流书法精品课堂活动,勾勒出浓郁的东方文化氛围。德国工程学院携手别都书院特别邀请 SRH 中国项目负责人 Prof. Dr.-Ing. Nils Roman Albrecht,以笔为媒、以墨为缘,与师生共同沉浸在中华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中,开启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本次活动由冲 “雅” 协会、书法与美术协会、“书香浓情,你我同行”志愿服务专项支队联合举办。


活动伊始,书法与美术协会的成员们早已将创作区布置妥当。见Nils教授教授走进现场,同学们热情上前迎接,引着他在案前落座。“这是宣纸,吸墨性好,写出来的字会有自然的晕染感;这是狼毫笔,笔锋挺健,适合表现笔画的力度。”何明浩同学手持笔墨纸砚,逐一介绍着书法工具的特点,Nils教授教授听得十分专注,不时伸手轻轻触摸宣纸的纹理,感受毛笔的柔软笔锋。



随后,“绘墨如声·笔韵丹青”书法精品课堂正式开始。“执笔要稳,五指要各尽其力,拇指与食指相对,中指辅助夹持,无名指与小指紧随其后。”何明浩同学边示范边讲解“五指执笔法”,手把手地调整Nils教授教授的手指姿势。带着他一遍遍练习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从起笔的轻顿,到行笔的平稳,再到收笔的回锋,每一个细节都耐心引导。




随着练习的深入,Nils教授教授逐渐找到了运笔的节奏。此时,同学们取出一幅预先构思好的对联草稿,笑着对他说:“我们一起写一幅对联吧,这里面藏着对专注与梦想的美好祝愿。”上联“莱茵河畔育英才”,下联“术业专攻承匠心”,横批“逐梦乘风”。在李成誉同学的翻译下,Nils教授明白了联中“跨越地域亦能追逐梦想”“专注技艺方能成就匠心”的深意。在一次次的尝试与调整中,当“莱茵河畔育英才,术业专攻承匠心”这副对联完整地铺展在宣纸上时,现场响起了轻柔的赞叹声。



活动临近尾声,薛龙泽同学拿出一个精致的圆扇,扇面上正是用清秀字体书写的“业精于勤”四字。“这是我们特意为您准备的礼物,希望这把扇子能带着书法的温度,陪伴您追逐梦想。”Nils教授惊喜地接过扇子说:“太珍贵了!今天不仅学会了写汉字,还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温暖,这把扇子我会永远珍藏。”


此次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不仅让Nils教授深度体验了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更以“逐梦乘风”的美好信念为纽带,搭建起一座跨越国界的友谊之桥。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与精神内核。未来,将持续策划并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书法文化交流活动,以笔墨为媒介,让更多国际友人走进书法、了解书法、爱上书法,让中华传统书法艺术跨越山海,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中,绽放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